侯文邦
河南科技大学教师
侯文邦任教30余年,不只教学生读好有字书,还注重教学生读好“无字书”——社会实践,培养出了几十名从事种子农药生产经营的企业家,带领学生多次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奖。 作为科研人员,他心系“三农”,紧紧围绕“甘薯—甘薯产业—甘薯经济”进行科技扶贫,助力乡村振兴。他制作教学视频50余期,推送甘薯科普资讯500余篇,举办讲座、技术培训近1000场次,为贫困户优惠提供脱毒薯苗5000万株,累计推广脱毒薯苗200万亩,平均亩增收2000元,带动5000多贫困户脱贫,被称为“红薯教授”。 侯文邦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被授予2021年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
刘华东
河南省淮阳中学教师
刘华东潜心研究,把物理课变得充满“魔法”,深受学生欢迎。“火焰掌”“徒手劈砖”“钢珠穿硬币”,这样的趣味实验在他的课堂上经常呈现,他把枯燥难解的物理课堂变得具体、生动。 上课之余,他经常放弃周末与假期,为农村科技馆义务服务。在科技馆他带领学生自制“水火箭”、无壳孵化小鸡、观看中国空间站过境……他自发组织开展公益科普助力乡村振兴,将优质科普资源带进乡村,给革命老区学校的孩子们带去精彩演讲,其乡村科普超1万人次,线上科普超百万人次,下乡科普事迹被《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 刘华东曾获2020年全国“十大基层科普人物”、全国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其课堂精彩瞬间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单掌劈砖”视频获赞超100万。
秦望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教师
秦望深耕班主任工作27年,扎根中原、影响全国,专注深研、精进的专业发展,在全国平台展现河南老班形象。 2005年,秦望带领团队从无场地、无经费、无先例的情况下创建了领衔全国的“8+1”班主任工作室,带动全国5000余名班主任专业成长。18年来,他通过讲学、研修累计培训中小学班主任30余万人次,研发德育课程30个,教育教学著作13部,其经验在河南、广东、山东、新疆等地异地复制,指导全国100余所基地学校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培养,其团队集体荣登《班主任之友》2010年第11期封面,成员多人荣登《班主任》《河南教育》等杂志封面。 秦望先后获得河南省首届“十佳”班主任、河南省首届最具影响力班主任、2022河南年度教育新闻人物、2022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
史真真
信阳市潢川县迎宾路小学教师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为了给孩子们更专业的阅读指导,史真真自费学习拿到了儿童阅读指导师证书。为了深耕阅读,她主动挑战每日“千字文”,4个月记录11多万字的读书教学笔记。她利用节假日走进“城市书房”,让公益阅读推广之路缓缓铺开。 为让阅读真实发生,她积极外出培训,四处申请,为学校创建图书室,为学生争取优质图书、文具。她率先通过网络课程平台,为学校开设美术、音乐、体育等网络课,并引进“亲近母语”的阅读课,打造书香校园。在新学校,她又筹建了“书香河南•迎宾路小学阅读空间”,创立绘本社团、阅读与创作社团,和孩子们共读、共写、共创作。 史真真入选河南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荣获“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等称号,2023年又当选为第十四届省人大代表。
涂勇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涂勇工作30余年,匠心匠智,半生年华,情系铣削,参与并见证着我省及全国数控铣削行业发展、人才培养及技能鉴定的改革建设。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手一直都与世界冠军无缘。2014年起,涂勇作为专家组成员,开始参与世界数控大赛数控铣中国赛区的选拔和指导工作,他带出4个世界冠军,实现中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的四连冠,实现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攀登世界高峰的梦想,也见证了我国数控铣项目从默默无闻走向全球瞩目的历程。 涂勇参加工作30余载,逐渐成长为学校专业带头人、省技能大师、省技术能手、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国家技能大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
王智慧
开封市铁路中学教师
参加工作26年来,王智慧对工作认真执着,对学生关心负责,是学生口中的“慧姐”,是家长眼中的“铁娘子”。 2022年9月,在开封市推行教师校长轮岗制度中,她积极响应号召,从市窗口学校金明中学来到相对薄弱的铁路中学,发挥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和英语教学工作。她推进班级劳动教育课程、美育课程、电影课程、传统文化课程等建设;开展英语社团活动,不断提高学校英语教学质量。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她从早读、上课、运动、就餐到晚自习,时刻陪伴;面对家庭教育乏力的家长,她努力树立家校共同体意识,开设家长课堂,实现家校共育。 王智慧曾荣获河南省模范教师、河南省名师、河南省优秀班主任、开封市师德标兵等近百项称号。省市媒体多次对其事迹进行报道。
薛峰
新蔡县宋岗乡初级中学教师
2007年,薛峰从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应聘到吉林省一家杂志社做编辑,因其心怀家乡,于2011年辞职参加特岗教师考试,到新蔡县宋岗乡中学任教。缘于对写作的热爱,薛峰担任教师后,积极引导学生写作,创建了宋岗中学萌芽文学社,累计辅导200多名学生在《阅读与作文》《作文周刊》等全国知名报刊发表400多篇作文,曾创下50人的班级有42人发表过作文的纪录,其班级被誉为“少年作家班”。近年来,他累计到30多所学校,举办公益作文讲座40多场,惠及师生5万多人。 薛峰被选为第五届驻马店市政协委员、第十二届新蔡县政协常委、新蔡县作家协会副主席,荣获2021年河南省“百姓学习之星”等称号,其家庭获得“全国书香之家”荣誉称号。
余红卫
河南农业大学教师
1988年,18岁的余红卫从中专毕业到乡村任教,后又不断深造、提升自己,硕士毕业后又来到河南农业大学工作,并晋升为副教授。从教35年来,余红卫心系讲台、不断进取,以奋斗者的姿态为莘莘学子筑梦。 工作中,余红卫关爱学生、勇挑重担。她主动承担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校区教学任务,时常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教学中,她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亲切和蔼。工作中的她没有上班和下班的界限,只要是教学和学生需要的时候,她都以最饱满的状态投入工作,深受学生爱戴。 2023年4月,学校将她从中专生到大学教授一路奋斗的人生经历拍摄制作成短视频,受到全网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上千家媒体纷纷转发,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150万次,全网累计阅读量突破8000万,影响力辐射全国。
张换霞
灵宝市焦村镇第一初级中学教师
2019年,张换霞被聘为首批“河南省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3年多来,她怀着对首席教师岗位的敬畏和热爱,乐于奉献,高效履职。因工作出色,2021年3月和2023年3月,她两次代表三门峡市的河南省乡村首席教师接受省教育厅的调研指导。 张换霞以“立足衡岭,引领弘农,辐射崤函”为目标,带领乡村师生走上成长的快车道。工作室成员中,1人被评为三门峡市级骨干,4人被评为灵宝市骨干,6人成为校级骨干;5人次获得市级以上教师节综合表彰;12人次在CN刊物发表论文;结项国家级、市级课题各1项;8人次获得市级以上优质课及作业设计奖项;《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带动乡村学校发展》获得河南省信息技术优秀成果二等奖。 张换霞两度获评三门峡市教学标兵,工作室被灵宝市教体局评为基础教育教学优秀名师工作室。
赵有尚
延津县塔铺街道太平庄小学校长
2017年,赵有尚临危受命,接任几近关门的延津县塔铺街道太平庄小学校长一职,同时兼任学校英语教师。为解决学校教师吃饭问题,初到学校他就把楼梯夹道改造成了教师厨房。 2022年暑假,面对学生家长白天上班无暇照顾孩子,只能把学生送去寄宿学校的现状,赵有尚筹集资金排除万难把教师厨房改造成师生能一起吃饭的“小食堂”。为让家长放心、学生吃得安心,他从采购到加工坚持亲力亲为,化身为师生掌勺做饭的“厨师校长”。 5年时间,赵有尚改造学生食堂、坚持为师生做饭,实现了学校生源回流,生源从当时的2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80人。2023年3月,赵有尚的事迹被媒体广泛关注,央广新闻、中国教育报、河南省教育厅、河南日报、河南师德等微信公众平台集中对其事迹进行了报道。
蔡小雄
蔡小雄,男,汉族,1971年10月生,中共党员,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校长、教师。作为教育部“组团式”帮扶专家委员会委员,他建立教育帮扶云上沟通机制,长期帮扶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5个县的县中以及浙江省内近10所县中,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作出贡献。他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领办杭州第二中学迪拜中国学校,在海外成功创办全日制中国学校。他建立省级名师工作室,9名成员成长为正高级或特级教师、10余名成员被评为省市教坛新秀,并带动了上千名教师共同成长,工作室网站点击量突破144万人次。曾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苏步青数学教育奖、浙江省杰出教师等荣誉。
德吉卓嘎
德吉卓嘎,女,门巴族,1979年6月生,中共党员,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中学校长、教师。她扎根祖国边疆,深入边境一线,先后在平均海拔4600米的多个乡镇任教。她引导教师根据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结合林芝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历史和现实,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文史资源,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她重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致力于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备育人功能,学校被评为西藏自治区文明单位。获评西藏自治区“全区中小学名校长”,曾获全国模范教师、西藏自治区师德标兵等荣誉。
翟津
翟津,男,汉族,1976年1月生,中共党员,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他扎根职业教育23年,成长为具有完善理论知识和企业生产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他长期担任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中国队教练组组长,从无到有搭建系统完备的训练体系,实现中国队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他构建贴近生产一线、基于任务驱动的实训课程,推进产教高效融合,培养智能制造应用技术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他制定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各地职教师生和企业职工进行技能培训近2000人次。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
韩冰川
韩冰川,女,汉族,1972年11月生,民进会员,山东省淄博市汇英幼儿园教师。她扎根学前教育32年,用爱心和专业践行对理想教育的追求。她坚信“教育就是生命影响生命”,引领教师们做幸福的教师,培养幸福的孩子。她倡导生活教育,开启自主游戏研究,推动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多元化发展。她设计开展基于“儿童本位”的“难忘童年系列活动”,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她重视儿童阅读,发起了“书香宝贝行动计划”,带动5000多个家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发起“花婆婆行动”,为20多个乡村幼儿园建起绘本馆,让2600余个山区孩子爱上阅读。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宋庆龄幼儿教育奖、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兰臻
兰臻,女,畲族,1971年2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教师。她有效推动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带领学校党委先后获得“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五星级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作为省市两级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她心系乡村教育,累计送教下乡106场次,开办“乡村种子教师”培训班16期,培养乡村教师992名,为促进漳州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和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她积极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未成年人健康、家庭教育等建言献策。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李青霖
李青霖,女,汉族,1973年8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曲靖市第二小学校长、教师。她始终立足课堂,带领教师们开设经典诵读、古筝、版画、舞龙等40余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课程,让学生在个性与创造共生的课程文化中自由生长。她始终秉承“传统文化进校园,礼乐诗书润根魂”的办学理念,带领学校获得“全国特色学校”称号。她在全国各地提供特级教师课例及专题报告百余场。她的教学名师工作室培育了2名“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和数十名各级各类骨干教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刘红宁
刘红宁,男,汉族,1957年7月生,中共党员,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从教41年来,他创办践行“惟学、惟人”校训精神的“双惟”实践班,并担任班主任17年,致力于大学生素质教育改革与实践。他提出“潜明合予”教育理念,创建“将潜明知识一并传授,培养学生感知、掌握和运用潜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他带领团队研发创制中药固体制造设备,替代进口设备,填补国内空白,破解中药固体制剂制造质量低、产能低、能耗高的难题。他制定完善江西多种中药材种植标准操作规程,规范中药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利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等荣誉。
刘少坤
刘少坤,男,汉族,1978年8月生,中共党员,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授。他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和“加强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思路,带领学校计算机技术系由弱到强,成为学校标杆。他针对职教学生学习习惯和心理特点,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使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他锚定“教师能力提升”,磨炼教师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带领团队搭建各类计算机系统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场景、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曾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河北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任继周
任继周,男,汉族,1924年10月生,中共党员,兰州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作为我国草业科学教育专家,建立了现代草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论,创建了草业科学的学科框架和教学体系,创办了第一个草业科研教学机构和第一本学术刊物,建立第一个草原野外台站,培养了大批草业科学人才。他在90多岁高龄开创了中国农业伦理学研究的先河,主持编写《中国农业伦理学概论》。他综合提炼出黄土高原草地农业系统的发展模式,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他组织设立了6个奖学金项目,累计捐资助学600余万元。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等荣誉。
史宁中
史宁中,男,汉族,1950年4月生,中共党员,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他扎根教育50年,从事统计学教学和研究,将约束条件下的统计推断引入国内,推动中国统计学发展。他深耕课程与教材建设,主持国家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提出“四基”“四能”“三会”等数学核心课程理论,为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奠定理论基础。出版数学思想系列书籍,成为数学教育专业和数学教师培训教材。他提出“尊重的教育”理念,致力于为基础教育培养创新型师资。他率先在东北师范大学实行教授委员会制度,开国内高校“教授治学”先河。曾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二等奖等荣誉。
吴拥军
吴拥军,男,汉族,1972年11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他扎根山区学校32年,用音乐和体育带领乡村儿童走出大山,让他们的人生出彩。在特殊教育的工作岗位上,他用坚韧和奋进,挑战残疾人体育中较难的聋生田径项目和特奥足球项目,并带着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们坐上高铁、登上飞机,在全国残运会、特奥会等赛事中斩获106枚奖牌,培养出7名运动员进入第十二届世界冬季特奥会国家代表团和2026年冬残奥会运动员选拔训练营。他用7年时间在深山区打造了一所全国“冰雪运动特色校”“残疾人体育项目基地学校”,带领乡村孩子们创造奇迹。曾获河南省首届校园冰雪运动会“优秀教练员”等荣誉。
许斌
许斌,男,汉族,1965年3月生,中共党员,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他带领团队积极践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主持西北地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他积极推动“中心+学校+科研助手”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在团队入选“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他秉持项目带动畜牧兽医专业跨越式发展的理念,争取国家和地方各类项目投入4000万元以上。他深入养殖一线,每年为建档立卡户和移民开展养殖技术培训600余人次,助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农村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等荣誉。
同学们,你们在新的学期要收起散漫的玩心,树立起坚定的信心,保持住奋发的恒心,学会在学习上处处用心,带着希望,迈着坚实的步伐,登上新的台阶。在新的一学期,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要勤奋,不偷懒,做到自觉自律;在纪律上,要做到文明、有序,严要求,不放纵。 ——西峡县西坪镇第一初级中学孙灵朝
新学期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更进一步!有一种态度,相信自己;有一种精神,持之以恒;有一种信念,永不言弃;有一种成功,赢在终点。 ——许昌市第六中学裴豫红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新学期即将开始,愿你们在新的学年,荡起奋斗的双桨,在学海中泛起轻舟,相信你们一定都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许昌市建设路小学林海